< 返回上一页
首页  ->  汕医新闻
肿瘤医院开展护理新技术——参与隧道式PICC临床应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2021-08-06 11:32:06   

近日,肿瘤医院静疗专科护士周纯华,成功为一例胃癌多发转移化疗的患者,在心电图定位B超引导下置入一条隧道式PICC,为患者接下来顺利完成化疗提供了安全舒适的血管通路保障,该技术的开展,填补了粤东地区在该领域的空白。

传统方式的PICC置管,导管皮肤出口靠近腋窝不利于敷料固定,同时患者肢体活动受到限制,为导管维护带来一定难度。新开展的隧道式PICC置管技术,是在常规PICC置管术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皮下隧道,利用隧道针将PICC导管从血管穿刺口引出至导管皮肤出口。PICC导管在皮下隧道中穿行,使得血管穿刺口与导管皮肤出口错开一定的距离,可以形成一道天然的保护屏障。避免了血管穿刺口和导管皮肤出口相距太近,有效降低脱管、术后穿刺口渗血渗液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感染的风险及血栓的发生率,大大提高了患者带管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造福患者。

此外,腔内心电定位技术的应用也是该技术的一大亮点。PlCC管置入后,需要常规进行Ⅹ线胸部拍片确认导管尖端位置,如果发现尖端位置过深、过浅或导管出现异位,需要反复调整导管位置。对于顽固性异位的患者,甚至需要在Ⅹ线下进行调整。腔内心电定位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心电导联线连接PICC导管导丝进行心电监护,可在置管过程中直接观察患者腔内心电图P波改变来判断导管尖端位置是否正确。有效提高PICC导管一次性到位率,同时降低导管异位后必须进行反复调管而可能引发的机械性静脉炎、血栓或感染的发生等,避免了多次Ⅹ线检查,显著提高患者置管定位准确度,也减少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

今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牵头省内外8家知名医院,开展《隧道与非隧道式PICC临床应用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临床项目。作为8家合作单位之一,肿瘤医院派出静疗专科护士周纯华到该院参与为期3天的理论学习、2周的隧道式PICC标准操作培训。在经过理论及临床实操的层层考核,最终周纯华护士获得由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护理专委颁发的“隧道式PlCC置管技术资格证书”。这也是肿瘤医院护理首个参与的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项目主要负责人护理部王逸如主任高度重视,全程参与质量把控;同时,项目也得到陈丽东护士长、孙木吟护士长和郑友贞护士长及静疗专科团队等的大力支持。



通知类别:汕医新闻    撰稿人:肿瘤医院    审核人:组织宣传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