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上午,医学院科研处联合附二科教科在第二附属医院成功举办“202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新手训练营(第二期)”。汕头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郝志峰,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夏欧东,副院长曾旸,第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江耀睦,院长陈业晞,副院长唐世杰等领导出席活动。各单位科研骨干、博士后及国家基金申报人员等230余人现场参会,活动同步通过腾讯会议线上直播,吸引近300名科研人员在线参与。训练营由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唐世杰主持。
郝志峰校长在致辞中指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科研工作的重要支撑,必须转变以往“望天收”“守株待兔”的被动申报模式,需主动作为、积极谋划。他强调,助力科研人员理清研究思路、夯实研究基础、提升申报竞争力,是本次训练营的核心目标。全体申报人应主动攻坚,决胜202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共同为学校科研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培训环节邀请三位权威专家进行专题分享。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刘再毅以《科研选题和方法创新》为题,结合其国家杰青项目的申报及研究经验,从临床重大挑战问题出发,系统解析了科研选题逻辑、科学问题凝练及创新思路,强调应海量阅读文献,聚焦权威指南与顶级期刊,精准提炼临床科学问题。同时,善用多模态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打造独特的研究特色。贵州医科大学巩仔鹏教授在《浅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的注意事项》报告中,结合主持5项国家自然基金的经验,详细解读了申报全流程、形式审查要点与标书打磨技巧,并基于最新数据分析了当前申报竞争态势,重点强调了科研诚信底线,提醒避免抄袭、数据造假、虚假标注等常见问题。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新东教授则以《Multiple faces of TFH cell》为题,从免疫学前沿研究入手,分享了跨学科创新视角与高水平研究经验,为科研人员拓宽选题思路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夏欧东院长在总结讲话中提出三点要求:一要增强使命意识,深刻把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核心要义与战略价值;二要强化组织统筹,各单位须在科研处的统一部署下,精准施策、紧盯个人、项目与团队进展,严格遵循时间节点系统谋划;三是融会贯通培训内容,聚焦关键环节持续发力,树立久久为功的信念,对标书完成30遍以上的精雕细琢。他表示,学院将持续完善常态化、专业化的支持机制,加强统筹协调与条件保障,与全体科研人员共同努力,全力冲刺202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目标。
本次训练营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健全了学院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方面的分层分类辅导体系。下一步,科研处将继续整合优质资源,通过有针对性的系列专题讲座、标书点评、一对一精准辅导等多种形式,系统提升科研人员的申报竞争力,助力学院在202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实现新的突破。

通知类别:汕医新闻 撰稿人:科研处 审核人:组织宣传统战部
  粤ICP备10216025号  ©   汕头大学医学院  |  地址:汕头市新陵路22号  |  515041  |  汕头大学医学院网络与信息中心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