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南京大学圆满落幕。本届竞赛共吸引来自全国2700多所高校的40余万件作品、300多万名学生参赛。历经院级初赛、校赛、省赛等层层选拔和多轮激烈角逐,最终汕头大学共有3支队伍闯入全国总决赛,其中医学院2支。这是继2019年后汕医学子再次亮相“挑战杯”国赛现场。
本次医学院两支学生团队分别参加主体赛科技发明制作类赛道和“人工智能+”应用赛。令人振奋的是,医学院首次实现了在全国总决赛中参加的两个赛道获奖全覆盖。学生团队凭借出色的创新成果与稳定的现场发挥,展现了我院学子扎实的学术功底、活跃的创新思维和良好的综合素质。
在主体赛科技发明制作类赛道中,由颜镒朗、冯晓融、房鑫、卢荟、向培逍、郭仕瀚、陈颖等同学完成,倪文秀、张燕等老师指导的作品《铂光“智”疗——光照激活精准消灭肿瘤的新型纳米导弹》,此前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广东省决赛中便已斩获特等奖,本次国赛再创佳绩,荣获全国二等奖,实现了我院在该顶级赛事赛道上的重要突破。这一致力于肿瘤治疗前沿技术研发的作品,通过构建新型纳米载药系统,实现光照条件下的肿瘤靶向治疗,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与临床转化价值。项目凭借其显著优势,已荣获国家发明专利,得到香港大学支志明院士的鼎力推荐,团队还发表7篇SCI一区论文,彰显了扎实的科研根基与强大的创新能力。
在“人工智能+”应用赛中,由周倬而、黄恒昶、李国健、吴可昕、庄楚童、姚罗然、李欣言、张雁杰、张泽键、赵潇杨同学完成,林常敏等老师指导的项目《生生不息——循环再生“毛囊”提取种一体化智能系统》实现了我院在该项赛事中国赛一等奖零的突破!项目聚焦毛发再生医学难题,融合人工智能与生物技术,构建了一套高效、智能的毛囊提取与种植解决方案。这一创新不仅展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临床医学场景下的落地应用价值,更是“医工融合”创新理念的生动实践,为解决脱发这一长久健康难题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路径,项目的创新性与实用性获得现场专家们的高度评价。
学院高度重视此次竞赛,自赛事启动以来,便将“挑战杯”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营造浓厚科研氛围的重要平台。学院团委积极组织、周密部署,围绕赛事精神和评审要求,开展了多轮专项培训、模拟答辩和作品打磨,为参赛团队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与服务。通过系统化的赛前辅导和实战演练,团队成员的创新思维、表达能力和应变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为优异成绩的取得奠定了坚实基础。
优异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学院领导一直以来的支持与指导、指导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与无私奉献。他们从项目立意、技术路线到成果呈现,全程跟进、倾囊相授,帮助学生们不断优化作品内涵与表现力。参赛学生们充分发挥主动性与创造力,在反复实验中攻坚克难,在团队协作中凝聚智慧,展现出汕医青年勇于探索、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此次竞赛佳绩的取得,是汕医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强化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生动体现。展望未来,团委将继续发挥组织优势和桥梁作用,鼓舞广大青年学子在科创赛道上奋勇争先,为培养面向未来的卓越医学人才贡献青春力量。

通知类别:汕医新闻 撰稿人:团委 审核人:组织宣传统战部
粤ICP备10216025号 © 汕头大学医学院 | 地址:汕头市新陵路22号 | 515041 | 汕头大学医学院网络与信息中心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