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8日,桂岭镇卫生院儿童康复中心举行“汕医仁脉·稚梦向阳”二十周年庆典活动。本次活动由汕头大学医学院医疗公益办公室与桂岭镇卫生院儿童康复中心联合举办。李嘉诚基金会驻汕头大学医学院顾问罗敏洁博士、公益办公室主任许龙水,桂岭镇副镇长陈杰波,卫生院领导及40组特殊儿童家庭出席活动,共同回顾二十载温暖守护特殊儿童的难忘征程,携手展望未来新篇章。
廿载回眸,仁心铺就成长路
庆典在公益主题签到中拉开序幕。桂岭镇卫生院林院长回顾了中心二十年发展历程,展示在我院医疗公益办公室长期帮扶下取得的成果,并对医疗公益办公室的支持与团队的坚守表示感谢。
罗敏洁博士代表学院致辞,并以“五个坚持”精炼概括合作历程。她表示,李嘉诚基金会持续投入资金物资,为合作筑牢坚实服务基础;积极引入境内外顶尖资源,不断输送前沿康复理念与技术;通过资助团队赴北京、上海、东莞、广州等地进修学习,有效壮大了专业力量;坚持家院共育,着力赋能家长掌握知识与技能,共同构建康复共同体;动态更新康复器材,致力于打造优质的康复环境。
二十年风雨兼程,中心累计服务3452名特殊儿童。其中超过300名已建立起独立生活能力,部分孩子成功融入普通学校就读,甚至已走上工作岗位。这些“慢飞天使”的生命蜕变,正是公益力量最温暖、最有力的证明。
生命之光,求学之路见证蜕变
现场播放的主题短片《廿载微光》,用真实影像再现了一个个震撼人心的康复奇迹,强烈的对比画面深刻诠释了生命的顽强与可塑性。随后走上讲台的特殊儿童代表杨镇玮,用虽缓慢但异常清晰的语言,向全场分享了自己的康复、求学及创业经历。
杨镇玮回忆,初到康复中心时,他不会走路、不能自理,连简单的句子都说不完整,更不敢想有一天能坐在教室里学习……他每天都要在医生指导下做各种康复训练,通过老师们日复一日的耐心引导,当杨镇玮第一次说出完整句子时,老师和家人都激动不已。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奇迹发生了:杨镇玮不仅站起来了,他还学会了走路、吃饭和写字。虽然无法与常人完全一样,但他已无比满足。2013年1月,怀揣上学梦想的他离开康复中心,9月走进了校门。现在,他已经能跟上班级的学习进度,还交到了好朋友。
杨镇玮在分享中特别感谢康复中心的语言训练和个性化课程,这些课程有效帮助他克服了学习中的障碍。现在他已经掌握一技之长,做到自食其力,并可以感恩回馈奶奶的养育之恩。他的自信与真诚,赢得了全场热烈掌声。
另一位曾在中心接受多年康复训练、如今已融入社会的张高阳也分享了他的故事。他激动地感谢母亲、医疗公益办公室和康复中心,“当年是康复中心教会我站立行走,让我重新认识曾被贴上‘脑瘫’标签的身体”。怀着回报之心,张高阳在初中毕业后毅然选择考入卫生学校的康复专业,毕业后留在私人诊所工作,工作之余还经营一家小卖部,成功实现了从受助者到助人者的身份转变,生动诠释着公益力量的接续传承。
随后,家长代表也分享了陪伴孩子经历漫长康复过程、最终融入学校生活的艰辛与喜悦。朴实真挚的话语间,饱含着对康复团队深深的敬意与感激之情。
情谊礼赞,携手共启新篇章
天真可爱的特殊儿童舞蹈、温馨感人的亲子互动、饱含深情的医护合唱等节目轮番登台。桂岭镇卫生院向我院医疗公益办公室敬赠了镌刻着“汕医仁脉·稚梦向阳”的鎏金奖牌,以此深切铭刻二十载深厚情谊。公益办公室回赠“情系童康·仁心永驻”水晶锦旗,向桂岭镇卫生院一线康复团队的坚守与担当致敬。
为助力康复服务再升级,我院医疗公益办公室现场捐赠先进多媒体教学一体机、专业感统器材及丰富教具套装。随后,在温馨的生日歌中,与会领导、嘉宾与康复儿童代表共同切开象征成长与希望的二十周年庆典蛋糕,分享这份来之不易的甜蜜。活动尾声,我院向现场每位康复儿童赠送了精心准备的定制暖被与糖果礼盒,用实际行动践行“让每个孩子被温柔以待”的初心。
庆典在全体大合影中温情落幕。此次活动围绕深化专业人才培养、促进前沿康复技术融合应用、加强特殊儿童“康复-教育”转衔支持达成重要共识,以不变的初心,共同擘画儿童康复公益事业更加璀璨的明天。
通知类别:汕医新闻 撰稿人:党政办公室 审核人:组织宣传统战部
粤ICP备10216025号 © 汕头大学医学院 | 地址:汕头市新陵路22号 | 515041 | 汕头大学医学院网络与信息中心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