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团队成功完成四例巨大脑转移瘤手术,涵盖肺癌、子宫内膜癌、副神经节瘤、食管癌等多种脑外原发肿瘤引发的脑转移病例。
神经外科团队在术前实施规范化疾病管理,联合MDT团队明确外科手术指征及术后后续治疗方案,术中借助神经导航仪精准定位,巧妙避开功能区、血管,最大程度避免了术后功能损害,实现肿瘤全切,快速缓解患者症状术前受肿瘤压迫的正常脑组织。术后迅速复位,术前因肿瘤压迫引发的头痛、头晕、讲话含糊、失语等症状,术后即刻缓解或痊愈。
【病例一】70岁李伯——副神经节瘤脑转移,精准手术重获新生
70岁的李伯因头痛、右腿无力,突发活动及语言停止(癫痫失神发作)前来就诊。经了解,李伯既往有颈部副神经节瘤病史。完善头颅磁共振检查后,结果显示左侧额叶存在巨大占位,考虑为副神经节瘤脑转移瘤。该肿瘤最大径达46mm*46mm,占位效应显著,周围大片水肿,脑疝形成,正是这些因素导致李伯出现头痛、肢体乏力及癫痫症状。
手术过程中,依据神经导航仪精准定位,巧妙避开功能区、血管,成功实现肿瘤全切。术后,李伯头痛、肢体乏力及癫痫症状完全消失。借助三维重建技术,可清晰看到半透明化的头骨和脑组织,肿瘤与头骨上额窦、脑功能区的相对位置一目了然。左额转移瘤术后第一天复查显示,肿瘤被全切,被挤压的脑室和脑组织成功复位。术后仅1 周,他便能下地活动,生活实现自理。
【病例二】50 多岁林叔——食管癌脑转移,精准切除恢复功能
50多岁的林叔因头痛、视物不清前来就医。入院查体时,医生发现他还伴有命名性失语症状,表现为找词困难,虽能认出对方是亲戚好友,却记不起对方姓名。完善头颅磁共振检查后,结果显示左侧颞顶枕叶存在占位,考虑为食管癌脑转移。肿瘤最大径达46mm*40mm,其引发的大片水肿影响了语言中枢及视觉中枢,从而导致林叔出现视物模糊及记不得亲人名字(命名性失语)的症状。
术前三维重建显示,肿瘤位于语言中枢深面术中,医生巧妙避开语言和视觉中枢及血管,从枕叶侧后方成功切除肿瘤。左颞枕叶转移瘤术后第一天复查可见,肿瘤被全切,被挤压的中脑和脑组织复位。林叔头痛症状得到缓解,视物模糊情况逐日好转,也逐渐能够想起亲朋好友的姓名。
【病例三】 70 多岁吴伯——肺癌左额叶转移,精准施术改善症状
70多岁的吴伯因反应迟钝、言语含糊,伴右侧手脚乏力前来就诊。结合病史和影像检查结果,医生考虑为肺癌左额叶转移。术前,精心规划手术路径,成功避开语言区、血管。术后第一天复查显示,肿瘤被全切,吴伯讲话含糊、肢体乏力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
【病例四】梁阿姨——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脑转移,快速手术缓解症状
梁阿姨因头晕头痛前来就诊,完善检查后确诊为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脑转移。术前三维重建显示,肿瘤周围存在大片水肿。术后,肿瘤被全切,脑组织复位,梁阿姨头痛头晕症状迅速缓解。
针对这四位患者的后续治疗,神经外科团队将严格依据MDT团队所达成的共识,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案将涵盖放疗,以及包括但不限于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化疗在内的抗肿瘤全身治疗,旨在全方位、多层次地对抗肿瘤,为患者的康复之路保驾护航。
此次神经外科连续成功完成四例巨大脑转移瘤手术,这一成果意义非凡。团队凭借精湛的医疗技术精准操作,切除脑转移瘤可快速缓解患者的头晕头痛,肢体乏力等压迫症状,并遵循规范化治疗流程,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与细致规划,通过MDT团队讨论,集思广益制定个性化后续治疗方案。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充分彰显了团队的专业实力,更为脑转移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作为工信部、卫健委“神经外科手术导航机器人应用推广项目”推广科室,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现已在粤东地区率先常态化、标准化应用神经导航微型机器人系统开展脑胶质瘤、脑膜瘤、脑转移瘤、听神经瘤等高难度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及深部、功能区、小体积颅脑肿瘤的微创穿刺活检手术。未来,肿瘤医院神经外科团队将继续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不断提升医疗水平,为更多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通知类别:汕医新闻 撰稿人:附属肿瘤医院 审核人:组织宣传统战部
粤ICP备10216025号 © 汕头大学医学院 | 地址:汕头市新陵路22号 | 515041 | 汕头大学医学院网络与信息中心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