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5日至27日,以“新范式 新挑战:数智赋能·融合发展”为主题的医学教育论坛(2025)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由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主办,汇聚了来自全球18个国家/地区、230余家院校机构的2000余名医学教育界专家学者、教育教学管理者及师生,共同探讨医学教育的前沿趋势与创新发展路径。
论坛前期面向全球征集论文,共收到来自78所院校的357篇中英文投稿(学术论文263篇、实践项目94篇)。经过严格评审,最终评选出学术论文一等奖8篇、二等奖19篇、三等奖39篇、优秀奖40篇,以及最佳实践奖26篇。汕头大学医学院师生积极参与并取得可喜成绩,在多个奖项类别中有所斩获:
1.陈娜平老师团队论文《基于大语言模型的虚拟标准化病人与传统标准化病人在病史采集中的表现对比分析》荣获学术论文一等奖
2.彭施同学(指导老师:林常敏教授、杨苗教授)论文《CBE人才培养模式下医学生职业认同感的研究》及谢景涛同学团队(指导老师:辛岗教授、苏芸副教授)论文《同伴互助的问题导向学习提高医学生临床思维和知识应用能力》均获得学术论文三等奖
3.施楚君老师团队论文《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技能培养体系的创新实践与成效》获评学术论文优秀奖
4.刘淑慧老师团队实践项目《城市医联体教师成长中心培训实践与成效探析》荣获最佳实践奖
论坛活动形式丰富,包含主论坛、专家咨询会、分论坛、工作坊、专题学术报告、口头报告及海报交流等。汕头大学医学院多位师生受邀在重要学术环节进行分享,其内容获得与会者关注。教师成长中心副主任、学生学习促进中心主任辛岗教授就“学生学习互助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作专题报告,详细介绍了学院学生学习促进中心及其“课程学长”“同伴论案”“医学英语”等特色同伴互助项目的建设与实施经验,为医学教育学习支持体系提供了有益参考。学院原执行副院长杨棉华教授在“临床医学人文——从理论到实践”圆桌研讨中分享了见解。她结合学院实践,探讨了将医学人文精神有效融入临床教学的路径与思考。临床技能中心副主任施楚君研究员分享了题为“‘五维并举、三阶递进’数智化临床教学模式二十年的探索与实践”的实践案例。她以临床技能中心建设为例,系统介绍了学院在数智化临床教学领域的长期探索、体系构建与成效,展示了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陈娜平老师对其一等奖论文《基于大语言模型的虚拟标准化病人与传统标准化病人在病史采集中的表现对比分析》进行了口头发言与案例分析,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AI)与模拟医学结合在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与前景。值得一提的是,我院学生代表在本次论坛中表现亮眼。谢景涛同学团队(指导老师:辛岗教授、苏芸副教授)的研究成果《同伴互助的问题导向学习提高医学生临床思维和知识应用能力》以壁报形式在论坛中进行了展示。作为本科生团队,他们在此次高规格国际论坛上自信地与专家学者交流研究成果,展现了学院在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方面的成效。
此次论坛充分展示了汕头大学医学院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创新活力和积累。学院师生通过获奖成果和高质量的学术分享,在多个层面展现了其在数智化教学、临床技能培养、学生发展支持及医学人文教育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有效传播了学院的办学理念和特色经验,增进了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汕头大学医学院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特色学科建设,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和推动医学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通知类别:汕医新闻 撰稿人:教务处 审核人:组织宣传统战部
粤ICP备10216025号 © 汕头大学医学院 | 地址:汕头市新陵路22号 | 515041 | 汕头大学医学院网络与信息中心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