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甘南州的苍茫山川,医疗队的车辆沿着蜿蜒的山路盘旋,足迹最终抵达海拔约2500米的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首府——同仁市。
2025年8月25日至27日,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志愿者团队携手青海省眼科专家共赴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开展新一轮光明行,志愿者们携手将规范的诊疗技术带入高原,以实际行动助力“健康青海”建设,持续赋能区域眼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高原同胞点亮清晰视界。
青南高地之上,传承规范化手术技术
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坐落于此,其眼科作为州内重要的眼健康守护者。志愿者抵达后,未及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以及长途跋涉的疲惫,便直奔诊室与手术室,与当地的眼科团队汇合,立即投入工作:查阅病历、评估术前情况、调试设备、商讨手术方案……各项准备工作有序高效展开。
为切实提升当地医生手术实操能力,专家志愿者们指导马吉成医生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从手术器械的摆放,到术中操作的技巧,手把手传授操作的精要,旨在让这份规范化的手术技术与临床思维,演化成一颗冉冉升起的光明火种,在这片土地上传承。
而从未独自操作过超声乳化手术的马吉成医生,也在张铭志教授、尹胜杰副主任医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了手术分步操作,领略了规范化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魅力。此次实操让他倍感振奋,马医生表示,接下来将积极争取赴汕规范学习超声乳化手术技术,力求早日掌握并独立开展该项手术。
在与黄南州人民医院团队的紧密协作下,专家团队累计完成了29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带教。其中,马吉成医生独立完成了5台手术的分步操作。
争分夺秒,为眼疾患者升起一束光
得知光明行专家团队的到来,众多黄南州的眼疾患者满怀期盼、慕名而至。他们之中,既有白内障患者,也有深受眼底病、角膜病等多类眼病困扰的牧民,无一不怀揣着对清晰光明的深切渴望与期待。
专家志愿者团队依托多专业协作优势,涵盖白内障、小儿眼病、眼底病、角膜病、眼外伤等各类亚专业,细致地为患者开展筛查与评估工作。当地藏族医生全程提供翻译与引导,以耐心的沟通搭建起医患信任的桥梁,确保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都能获得及时且科学的诊疗服务。
在志愿者团队的通力配合下,累计为95名患者提供了细致的诊疗服务和深入的疑难病例会诊。为了让患者得到完善的术后康复,专家们还耐心地向大家进行术后宣教,讲解术后的注意事项,并将企业志愿者捐赠的药品悉数发放,以细致的关怀温暖了这条通往光明的康复之路。
十二载耕耘,大爱无言,传承不息
回溯2013年,黄南州人民医院眼科起步之初,设备简陋,技术力量薄弱。面对困境,马吉成医生毅然远赴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学习当时先进的白内障小切口手术技术。经过系统培训,他实现了从零基础到独立手术的蜕变。十余年来,汕头国际眼科中心持续关注他的成长,与黄南州人民医院保持着紧密联系,为科室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面对既定的手术任务、疑难病情、设备适应与高原环境,团队始终默契协作、及时补位。那份无声的担当与炽热的共助,一如高原上最纯净的阳光,融入藏族同胞们质朴而真挚的感谢之中,成为这段光明旅程中最温暖的回响。
青海高地,深耕十二秋。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坚守“授人以渔”的初心,将技术的种子遍撒高原,持续为青海培养着眼科领域的新锐力量——汕头国际眼科中心至今已培养出5名来自青海省的能独立开展白内障手术的眼科医生。我们始终相信,唯有让技术真正扎根于地方,让本地医生成为医疗的中坚,高原的眼健康事业才能持续发展。
当一位又一位患者的视力得到显著提升,当马吉成医生在导师的注视下独立完成分步操作,所有奔波的辛劳与高原的不适,都在此刻化为无声的感动与慰藉。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始终坚持“授人以渔”的理念,毫无保留地将规范化的技术和先进的理念传递给高原同仁。这份对技术传承的执着,对生命光明的敬畏,支撑着志愿者年复一年地踏上高原。
当一份信念成为更多人的追求,这条路便不再孤单,感谢同行的每一位专家,志愿者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让我们在基层医疗振兴道路上越发坚定,越发凝聚。
通知类别:汕医新闻 撰稿人:国际眼科中心 审核人:组织宣传统战部
粤ICP备10216025号 © 汕头大学医学院 | 地址:汕头市新陵路22号 | 515041 | 汕头大学医学院网络与信息中心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