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大学医学院
  • 首页
  • 走进汕医
  • 机构设置
  • 人才招聘
  • 教师队伍
  • 招生信息
  • 教学教务
  • 科学研究
  • 合作交流
  • ESI学科建设
×

汕医新闻
  •    最新要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汕医>
网站首页  ->  汕医新闻  ->  综合新闻
肿瘤医院张莹团队在《Molecular Cancer》发表高水平综述
2025-09-18 16:25:44   

近日,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张莹团队联合汕头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钊勇副主任医师团队,在国际肿瘤相关权威期刊 Molecular Cancer(中科院一区期刊,近五年平均影响因子 35.9)上合作发表题为《Biomolecular phase separation in tumorigenesis: from aberrant condensates to therapeutic vulnerabilities》的高水平综述。该综述全面总结了生物大分子相分离在癌症生物学中的调控因素和功能机制,特别关注其在多种肿瘤标志性特征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同时,总结了新兴的针对相分离凝聚体的治疗策略,以期为开发新的治疗方案提供启发。

何为生物大分子相分离?

简单来说,相分离就像油水混合静置后会自动分层一样。细胞内某些具有内在无序区(IDRs)或多价相互作用的分子,在达到一定浓度后,会自发地从均一的“溶液”中分离出来,形成高浓度的“液滴”(即BMCs)。这些“液滴”并非静态的结构,而是成动态的、流动的液体或凝胶状,可以迅速组装和解散,高效地响应内外界信号,执行特定的生物学功能。核仁、应激颗粒等都是经典的由相分离形成的无膜细胞器。

从守护到破坏:相分离在癌症中的双重角色

在正常细胞中,相分离是维持基因表达稳态、应激适应和代谢平衡的重要机制。然而,在癌细胞中,基因突变、基因融合、翻译后修饰及环境压力等多种因素会导致相分离失控,从而影响癌细胞存活。这些异常相分离过程几乎涉及癌症的十大标志性特征。

靶向“液滴”:癌症治疗的新曙光正是由于相分离在癌症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内在的可塑性和对环境的高度敏感性,针对异常相分离凝聚体的治疗策略展现出巨大潜力。综述中总结了两大类策略:1促进相分离利用小分子促使特定蛋白被“困” 在凝聚体中无法发挥致癌功能,或诱导其形成固态聚集从而失活。2抑制相分离开发小分子抑制剂破坏致癌转录凝聚体的形成或破坏应激颗粒进而逆转肿瘤的耐药性。此外,PROTAC技术、纳米材料等新兴手段也正被用于精准调控肿瘤相关的相分离过程。

挑战与未来

尽管前景广阔,相分离研究仍面临挑战:如何区分生理性与病理性凝聚体?如何在活体内实时、精准地观测和靶向动态的凝聚体?如何提高药物的特异性并减少脱靶效应?未来的研究需要跨学科合作,结合生物物理、结构生物学、计算建模和化学生物学等多种手段,推动相分离从基础生物学概念转化为可靠的癌症治疗新靶点。

本论文由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胡兰(目前已转为硕博连读2025级博士研究生)与第一附属医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黄梓坤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为该论文的第一署名单位。

近年来,在汕头大学医学院和附属肿瘤医院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科研创新氛围日益浓厚。依托多学科交叉合作和完善的科研平台,医学院与附属肿瘤医院积极推动青年学者在前沿领域开展探索与突破,不断产出高水平成果,为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服务国家医疗健康战略贡献了力量。

光影魔术手拼图.jpg


通知类别:汕医新闻      撰稿人:附属肿瘤医院      审核人:组织宣传统战部

汕头大学医学院  粤ICP备10216025号  ©   汕头大学医学院  |  地址:汕头市新陵路22号  |  515041  |  汕头大学医学院网络与信息中心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