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9日晚,医学院创新创业中心举办“医学生项目竞赛师生经验分享暨《创新思维导论》课程推介会”。讲座以线上形式开展,近300名师生全程参与,邀请近期参加各类大学生竞赛并获得优异成绩的师生开讲,包括生化教研室龙琳老师和王境衔、余乐、郑艺暄、卢荟四位同学。从赛事规则解读、参赛经验分享到多学科融合优势以及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全方位为同学们提供科创项目实施与参赛的实战指导。创新创业中心主任邱秀华研究员主持本次讲座,并简要介绍《创新思维导论》课程及其为医学生科创项目所提供的帮助。
讲座伊始,龙琳老师以《以赛促教,以创育才:医学生科创竞赛的指导实践与心得分享》为题,围绕科研竞赛的整体规则与评分标准进行了深入讲解,分享了往届比赛中优秀获奖项目可供复制的成功经验,也总结了同学们易失分的短板之处。他特别指出,科研竞赛不仅考验学术能力,更锻炼团队的执行力和组织能力。
作为国家级大创项目负责人和多项赛事获奖者,王境衔同学为同学们带来题为《从0到1:基础医学竞赛获奖经验与创新路径分享——选题、团队、执行、答辩》的报告,他结合自身经历,详细讲述了科研选题、团队建设、执行、答辩四个关键环节的经验。作为研究生推免资格获得者,余乐同学以《点亮科研之路的灯塔》为主题,分享了团队在生命科学竞赛及医创赛中的实战经验。他指出,科研竞赛是一场“持久战”,从立项到国赛历时近一年,队员们需要具备细心、耐心和用心三大品质。
来自医工结合项目团队的郑艺暄同学,介绍了《多模态AI领航胃部疾病超声影像智能辅助诊断系统》项目。该项目在2025年全国创意大赛中荣获特等奖和最具创业潜力奖,展现了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的巨大潜力。卢荟同学则以第十八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项目“铂光‘智’疗——光照激活精准消灭肿瘤的新型纳米导弹项目”为例,分享了团队的参赛经历。她表示,科研创新要从“痛点”而非“热点”出发,向评委展示项目的创新意义和应用价值。
在交流互动环节,五位讲者一一回答同学们的提问,帮助同学们更深入了解项目竞赛规则、科研选题策略及团队协作方法。参会同学纷纷表示,通过聆听分享,他们对赛事准备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并期待在未来的科创项目中实现自我突破。
最后,邱秀华老师作总结发言。她赞赏五位讲者的精彩报告,鼓励同学们积极投身科研与创新实践,进一步提升医学生科研创新素养。邱老师还简要介绍了《创新思维导论》课程,希望选修这门课的同学们以此为契机,开启科研与创新实践之路。未来,创新创业中心将继续携手教研单位,为广大学生提供系统化、实践化的竞赛指导,搭建创新与实践的交流平台。
通知类别:汕医新闻 撰稿人:教务处 审核人:组织宣传统战部
粤ICP备10216025号 © 汕头大学医学院 | 地址:汕头市新陵路22号 | 515041 | 汕头大学医学院网络与信息中心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