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7日,“汕头国际眼科中心——普陀医院‘张铭志专家团队工作站’”在浙江普陀医院正式揭牌。自建站一年以来,工作站结出累累硕果,不仅印证了“授人以渔”、以专家引领团队整体赋能模式的可行性,更成为推动普陀医院眼科协同发展、服务海岛医疗的有益实践。
2025年9月27日,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常务副院长张铭志教授、眼底病专科副主任张贵华主任医师一行再赴普陀医院,旨在梳理和总结工作站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并对下一阶段的合作与发展进行规划部署,普陀区科协主席孟阿荣,普陀医院党委书记邵伟、院长李飞波、分管副院长丁琼、专家工作站负责人孙展航主任、眼科主任周常波及眼科团队核心成员共同参与研讨座谈。
一年耕耘 模式见效——“授人以渔”赋能普陀眼科
合作一年来,关键指标均创历史新高。2024年白内障手术量1680例,较2023年增长9.66%,浙江省内排名20名;2024年四级玻切手术量80例,较2023年增长122.22%,浙江省内排名提升至40名;2024年出院病人数2792人次,较2023年增长28.64%;2024年眼科收入增幅较2023年增长20.61%。
培养可独立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医生2名,超乳独立手术量超100例;培养可独立开展玻切手术医生1名,玻切独立手术量28例。
技术指导方面,累计派遣专家团队开展手术一对一带教132例,其中玻璃体视网膜手术106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23例,斜视手术3例。开展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内界膜撕除术、黄斑裂孔填塞术、黄斑裂孔内界膜覆盖术、脉络膜脱离复位、晶体脱位取出,人工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小儿斜视矫正术、眼球筋膜囊麻醉等新技术、新项目。
人才培养方面,郑玮医生参加“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培训班”结业返院后独立超乳手术量60余例;任瑶医生参加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白内障超声乳化培训班结业返院后独立超乳手术量30余例;同时远程培训医护人员23人次。
累计督导并持续性改进项目21项;眼科手术技能考核19次;眼科手术护理规范化考核及培训3次。
为提升普陀地区眼科的学术水平,“张铭志专家团队工作站”与浙江普陀医院协同合作,成功举办了该院眼科首个学术会议暨继续教育项目。张铭志教授与张贵华主任医师分别作专题讲座,内容扎实,紧扣临床实际,为参会者带来了深刻启发。
输血造血 持续共建 ——助力海岛眼科医疗可持续发展
作为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在国内医疗机构建立的首个“专家团队工作站”,“张铭志专家团队(普陀)工作站”在建站之初便明确了以“技术下沉、学科共建、人才共育”为核心理念,致力于构建长效机制,推动学科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开启了以专家引领团队整体赋能的技术协作新篇章。
自建站以来,以张铭志教授为首带领的专家团队,依托工作站的桥梁,充分发挥各亚专科技术优势,每两周安排专家赴普陀医院开展手把手带教,并接收2名本土医生赴汕进修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持续夯实白内障专科人才梯队建设。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手术技能提升、疑难病例诊断等方面与普陀医院开展深入交流,并依托互联网开展远程影像分析、远程培训等,为全方位提升普陀医院眼科各亚专科诊疗水平。
从疑难病例会诊到四级手术带教,从人才进修培训到远程医疗赋能,专家团队不仅“送技术”,更注重“建体系”,逐步形成全方位、深层次的技术扶持模式,助力普陀医院眼科在技术规范性和手术安全性方面稳步提升,切实惠及广大海岛居民。
从南海之滨到东海之屿,下一步,“张铭志专家团队工作站”将围绕新目标持续推进:协助浙江普陀医院开展2项在研课题的设计、申报与研究,构建眼病慢病管理体系,助力青年医师成长,并借助公益活动提升服务能级,全方位助力普陀医院建设区域性眼科诊疗高地,让优质眼科服务深入海岛,守护居民“家门口”的光明,也为“健康中国”战略的落地注入坚实而持久的动力。
通知类别:汕医新闻 撰稿人:国际眼科中心 审核人:组织宣传统战部
粤ICP备10216025号 © 汕头大学医学院 | 地址:汕头市新陵路22号 | 515041 | 汕头大学医学院网络与信息中心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