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大学医学院
  • 首页
  • 走进汕医
  • 机构设置
  • 人才招聘
  • 教师队伍
  • 招生信息
  • 教学教务
  • 科学研究
  • 合作交流
  • ESI学科建设
×

汕医新闻
  •    最新要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汕医>
网站首页  ->  汕医新闻  ->  最新要闻
教师节系列专访(四)|苏敏:三尺讲台耕岁月,不忘初心担使命
2025-09-08 09:03:11   

初心如磐、匠心育人。在汕头大学医学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既是点亮知识火种的引路人,也是坚守信仰高地的先锋者。苏敏,现任汕头大学医学院病理国家重点学科病理教研室长聘教授,作为一名拥有43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投身于他所热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积极进取、求真务实,以党员的赤诚诠释教育使命。

见到苏敏教授的时候,他正在为临床医学全英班的学生进行病理学的期末考试。苏敏认真专注地听学生陈述,同时不断进行提问,问得很仔细。考场内,学生们的神情专注且略微紧张,足以感受到这场考试的难度。

这门案例分析与病例标本描述诊断的面试,是苏敏多年来一直坚持进行的考核。学生要对随机准备的病理样本进行描述,不仅要懂得辨认器官,还要用专业病理术语描述病变特征,同时进行诊断。更重要的是老师进行“一对一”面试,随时会进行提问,并当场打分。特别是全英班学生,当中有不少是外国留学生,更多是母语非英语的学生,需要用英文进行描述和问答,对其专业基础和语言能力都是一大考验。多元化的考核体系也正是汕头大学临床医学全英班的“全球前沿+本土实践”课程体系的生动体现,通过国际化培养、全英文授课、精英化选拔,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语言能力不仅帮助中国毕业生走出国门,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前来深造。

探索教学改革 坚守教育初心

病理学一直被视为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疾病搞明白了,才能诊断;只有诊断准确,才能够精准治疗;知道病因,才能精准预防。”结束完考试的苏敏介绍道,我们在病理考核中更注重学生的专业基础和综合能力,要学以致用,考核过关需要的是“真功夫”,这样的“一对一”面试更是能让学生印象深刻。而这些年,团队也不断补充相关标本,特别是结合一些新的病变症状和诱因去更新,以便学生掌握更多更新的案例。

与考场内严谨认真甚至有点严肃的形象相比,私下的苏敏非常亲和健谈。在采访时,我们碰到刚考完试的学生们,一名学生向苏敏递上了手写感谢信,信中提到了自己在这门学科学习中受益匪浅,更提到了老师风趣幽默的课堂氛围以及对学生学业的认真负责。

苏敏始终奋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他带领团队,充分利用汕医病理国家重点学科平台,以及各类国际、国内学术合作机遇,不断探索教学改革、科研创新。

采访中,苏敏一直强调要培养踏实、靠谱的素养。也正是这种脚踏实地的精神推动着团队的发展。二十多年来,学科取得了一系列课程建设成果,先后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中青年病理教师,在医学院的大力支持下选送到国际名校学习,构建了一支具有国际视野、扎根当地,集教师、科研人员、医生特别是以病理尸检为特长的国家级病理教学团队。

“个人认为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学科团队上下贯彻如一的尊重教学、尊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理念”,苏敏表示,团队要求病理教研室每位教师,不论行政领导还是科研人员,都必须参与本科生教学。教研室坚持集体备课、每学期召开教学会议。苏敏强调,“我们的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依托重点学科各方面的优势,我们团队大力推进科教融合进程,这也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团队在科研方面的发展。”

苏敏-期末考_副本.jpg

教研结合促发展 服务社会显担当

苏敏的父母曾于上世纪50年代参加过援藏医务工作,也都是党员。在父母的影响下,苏敏在西安医科大学读书期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学毕业后,苏敏留校工作,1995年晋升教授、任病理主任。1999年调入汕头大学医学院。如今已经拥有42年教龄。多年来,他始终将崇德育人融入教学、科研全过程,在推动教学、科研融合发展之时,更注重成果转化、服务社会。

“教学与科研结合”“教学与社会服务结合”的理念是苏敏团队始终坚持的。团队成员也是一直坚持教学与科研同时发展,同时兼任社会服务。

团队中一些优秀青年教师现在已经是经验丰富的法医病理鉴定人或物证鉴定人。依托该学科属下汕头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团队成员在尸检检案中积极收集典型病理解剖案例素材和标本,不断丰富案例资料与标本库用于病理教学。团队成员各有所长,有的成员侧重承担科室必需的教学工作,而有的成员优势在于科研及临床病理,但也在科研、临床病理的实践中不断反哺教学,团队精诚合作,形成了良性循环。

扎根汕头,服务地方发展也是一大使命。苏敏教授团队根据国际标准在南澳岛经过十年严谨流行学调查,揭示食管癌遗传的异质性;首次系统研究了食管鳞癌癌变过程中基因组的动态变异,发现肿瘤克隆在早期非典型增生阶段就已经形成,驱使癌变的变异事件涉及了DNA损伤修复、细胞增殖等通路。研究对潮汕地区食管癌个体发病风险预测与评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苏敏所带领的汕医病理尸检团队在尘肺病理尸检、传染病尸检、猝死等方面在国内具有影响力。他们运用所长接受全国疑难尘肺病理诊断,用自己所能为老百姓、为农民工做点实事。

如今,汕医病理学科在学院支持和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形成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并培养了一批教师骨干。展望未来,苏敏教授表示将继续努力,也要关注学术进展,尤其是数字病理与AI进展。同时要始终注重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目前正在编写一部以病理为核心有机整合基础与临床的整合病理数字新型教材,并加强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合作,注重研究成果转化,服务社会。  

banner.jpg



通知类别:汕医新闻      撰稿人:组织宣传统战部      审核人:组织宣传统战部

汕头大学医学院  粤ICP备10216025号  ©   汕头大学医学院  |  地址:汕头市新陵路22号  |  515041  |  汕头大学医学院网络与信息中心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