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系
部门简介

汕头大学医学院药学系成立于20183月,下属有药理学教研室、化学教研室、药剂学教研室、药物分析教研室、临床药学教研室,以及广东省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临床药学研究所、生物分析实验室、脑功能与疾病实验室等科研平台。

药学系现有药学一级学术型硕士学位点和专业型硕士学位点各1个、药理学二级博士学位点1个;广东省重点学科1个(药理学);广东省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1个(中药研究实验室),药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药理学科(所属药学)是博士学位授予点,第八轮及第九轮广东省重点学科,并获得了广东省“211工程23期以及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的资助;2023年,汕头大学药理学与毒理学专业进入ESI全球前1%2022年,药学专业被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国学科评级为A-级,2023年被第三方大学评价机构艾瑞深校友会网评为4星级,广东排名第5位、全国排名第51位,进入中国高水平学科行列。

药学系现有专任教师40名,其中多名教师先后获得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南粤优秀教师李嘉诚基金会卓越教学奖广东特支计划扬帆计划培养高层次人才项目等荣誉称号。2023年,专任教师吴杰教授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Elsevier Data Repository

在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方面,近年来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基金80多项,总科研经费达2500万。在基地建设方面,药学专业依托医学院5家附属医院药学部以及华大基因、广东洛斯特制药有限公司、仙乐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和记黄埔莱达制药(汕头)有限公司、广东汇群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万年青制药有限公司、国药集团汕头金石制药有限公司、广东维安检测技术科技有限公司-潮汕学院检测中心、汕头市粤东药业有限公司等事业单位、大型药企和上市公司建立校外实习教学基地。

 

药理学教研室

药理学是汕头大学十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0年经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药理学硕士学位授予点,2006年获得药理学博士学位授予点,2007年和2012年连续2轮获评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学科,2009 年以药理学为基础设立汕头大学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8年获得广东省药理学珠江学者岗位,2023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行列。

教研室现有教师12名,均具有博士学位;其中特聘教授4名,教授4名,副教授3名;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8名。教研室承担了临床医学5+3一体化各模块中的药理学教学和药学、护理、口腔、眼科、生物医学科学及公共卫生等本科的药理学教学,以及成人教育各个层次药理学的教学,还为博士、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开设了药理学基础与前沿、高等药理学、临床药理学、分子药理学、病原微生物药理学、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疾病模型与药理研究、离子通道与膜片钳技术、原代细胞分离培养及应用等选修课程。学科目前已建成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的人才培养体系。药理学课程于2009年获得院级精品课程;2010年获得省级精品课程;2013年获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http://pharm.med.stu.edu.cn/index.php)。对本科生坚持双语教学,并重视全英教学,目前已有2人获得全英授课资格,他们承担临床医学5+3全英班和护理本科全英班的教学。教师们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在教育理念与教育理论、教育方法与策略、教育评价、课程体系建设、教师发展与培训等教育核心问题具有扎实的理论构建,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近年来本学科获得1项广东省教育体制综合改革项目,1项广东省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作为核心成员,2016年获得1项汕头大学医学院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8年获得1项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8年获得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本学科拥有四个稳定的科研方向: 心血管药理学、中药药理学、神经药理和化疗药理学。心血管药理方向通过对现有一些具有心血管作用药物的结构进行改造和筛选,使原有副作用变小甚至消失,而治疗作用保留甚至增强,走出一条花费小、收效快的开发新药的路子。通过对氟哌啶醇结构改造得到系列衍生物,并筛选出具有良好心血管活性的化合物,为此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第五届国际德彪-CCRF 中国奖二等奖,得到国家新药基金、NSFC-广东联合基金等的资助。此外,围绕着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开展了系列研究并取得了若干突破,发现了包括肾素(原)受体、megalin等血脂和血压调控的新因子,为后续开发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靶点。中药药理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和地理资源,建立了现代化中药(含海洋药物)实验室,搭建了以潮汕地区中草药为主的创新药物研发平台。从当地特色中草药和海洋生物中提取、分离有效活性成分,对得到有效的单体进行结构改造和修饰,力求得出活性强、毒性小的一类新型化合物,为一类或五类新药的开发研究打下基础。神经药理方向主要开展尼古丁受体和大麻素受体的生理功能和药理学研究,以及对癫痫、老年痴呆、抑郁症等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进行研究。化疗药理组一直专注于细菌耐药机理的研究,了解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的机制以及耐药性产生过程中细菌所产生的变化,对临床制定合理的抗菌素使用策略,防治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以及开发新的抗菌药物作用靶点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教研室发表科研论文数量及质量不断增高,其中SCI收录98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国际DEBIO-CCRF中国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汕头市科学进步奖一等奖1项。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药理学广东省重点学科建设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资助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新药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8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8项,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项,广东省科技专项资金1项。

 

药剂学教研室

药剂学教研室成立于2017年,现有专任教师4名,均具有博士学位。现承担药学专业《药剂学》、《药剂学实验》、《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三门课程的教学任务。

药剂方向一方面从事药物的新技术制剂研究,包括载体给药系统、口服缓控释给药系统和靶向给药系统。以纳米材料负载新型抗癌药物进行光动力,声动力,化学动力多重疗法的抗肿瘤纳米医学。以星形或刷状多肽嵌段共聚物为纳米药物载体,改善口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提高疏水药物的溶解性和水溶性药物的稳定性,并实现药物的缓/控释和靶向作用。另一方面开展中药制剂新理论的研究:基于组分结构的中药多元释药系统设计理论;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学说,以溶解性渗透性为基础,吸收与代谢的研究,考察药物吸收或代谢的内在规律及作用机制。

本教研室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多项,在读研究生10名。

 

药物分析教研室/生物分析实验室

依托仪器分析领域的方法学开发研究优势,以生物学问题为导向,建立了多种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及体内药物的色谱或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并以此为支撑开展内源性活性小分子代谢物在生物体内的病理生理功能研究。所涉及的生物分析技术包括色谱分离分析技术、质谱以及色谱-质谱联用,以及用于药物代谢模型的微生物转化法等。目前实验室主要三个研究方向为:体内药物及代谢产物分析;微马达的设计及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光谱技术与肿瘤早期诊断。已承担科技部"973"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4项,以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资助项目子项目等科研项目。

实验室现有教职工6人,教授2名,特聘教授1名,副研究员1名,高级实验师1名,实验师1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3名。

本教研室承担药学本科专业《药物分析》、《药物分析实验》、《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以及《波谱解析》等课程的教学。

 

药物化学教研室

药物化学教研室由原化学教研室组成,为拥有药物化学专业硕士点的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教研室。现有教授3名,副教授3名,讲师2名,及教辅人员3名。

教研室现承担汕头大学医学院药学专业本科生《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药物化学》,七年制本硕连读临床医学学生、五年制临床医学及护理专业本科生《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医用化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另外还为硕士研究生开设了《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分离》、《药物构效关系选论》、《药物合成选论》和《纳米生物医学材料》等课程。教研室教师秉承认真、严格、求实的优良传统,近年来积极推行多媒体化教学手段,主讲教师郑锦鸿教授与刘道军教授获南粤优秀教师(教坛新秀)、李嘉诚基金会卓越教学奖、汕头市汕头之光及学院优秀授课教师教学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倪文秀老师入选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扬帆计划培养高层次人才项目。

教研室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新药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多项。研究方向主要有:1新药的研制及药物合成工艺的研究:阿魏酸、吡唑啉及喹唑啉酮等系列衍生物抗肿瘤活性的研究;2高分子纳米生物医用材料(药物载体和基因载体)以及抗菌/抗肿瘤多肽研究工作:基于交联星形多肽的超大两亲分子用作药物载体,同时利用刷状聚赖氨酸装载蛋白药物,有效提高了药物的装载量、装载稳定性和缓释性能,首次提出基于非天然氨基酸的星形聚鸟氨酸用作长效和破生物膜抗菌高分子材料;3设计合成光学化合物材料及其应用研究;4采用氮基团稳定六价锇金属离子,在保持高价态锇金属离子的抗癌活性的同时避免生物体系中谷胱甘肽等生物分子氧化还原反应的金属基抗肿瘤药物合成及活性研究;5开发具有良好抗菌活性、高稳定性、发光、传感等新型多功能金属有机框架晶态材料的合成构筑、生物分子识别和药物负载缓释等研究。

教研室教师在《Angew. Chem. Int. Ed.》、《J. Am. Chem. Soc.》、《Nature Commun》、《Bioactive Mater》、《Eur.J.Med.Chem.》等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临床药学教研室

药学系临床药学教研室成立于20211月。教研室与各所附属医院(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第二附属医院,附属肿瘤医院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深入临床一线开展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开展临床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的相关知识讲座,为临床医生介绍用药指南及新药信息等,参与临床科室的医疗团队为患者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解答医护人员及患者提出的有关药物治疗、相互作用、配伍禁忌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问题。

教研室现有教师3名,均获得博士学位,任硕士生导师,其中特聘教授1名,副研究员1名,讲师1名。教研室承担多个课程,包括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在内的专业理论和实验技术,开设有《活性氧分子成像》、《药学前沿研究方法》、《英语科研论文写作》、《疾病模型及药理研究》、《Pharmac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General Pharmacology》和《药学英语》等。

本学科主要的科研方向包括: 炎症和代谢疾病模型中活性氧、活性氮的成像及其生物学作用机制研究;糖尿病与衰老的相关研究;临床患者合理用药以及用药安全监测;医院感染相关病原的耐药性和毒力机制分析以及新型抗菌药物的发现;光依赖性和纳米抗感染药物、抗肿瘤药物的发现和作用机制研究;采用废水的流行病学方法,追踪废水中抗微生物污染物和潜在病原体;通过对耐药机制和耐药性的研究,寻找泛耐药菌株和高度耐药菌株的有效治疗方案。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多篇SCI论文。